Da dao shang


  Yinwenzi 大 道 上 /下
 (SBBY 1a.4 - 19b.8 )
  Zhenguan zhengyao
   貞 觀 政 要 卷 一
  (君 道 第 一 / 政 體 第 二)
  Han Yu (768-824) 原 道
  ( SBBY 11.1a - 11.5a )
  Li Gou ( 1009-1059)
   禮 論 (SBCK / SKQS)
  Sven's Chinese Text Archive
大 道 上
【 1a.4】 大 道 無 形 , 稱 器 有 名 。 名 也 者 , 正 形 者 也 。 形 正 由 名 , 則 名 不 可 差 。 故 仲 尼 云 ﹕ 「 必 也 正 名 乎 ! 」 「 名 不 正 , 則 言 不 順 」 (1) 也 。
大 道 不 稱 , 眾 有 必 名 。 生 於 不 稱 , 則 群 形 自 得 其 方 圓, 名 生 於 方 圓, 則 眾 名 得 其 所 稱 也 。
大 道 者 , 則 名 、 法 、 儒 、 墨 自 廢 , 以 名 、 法 、 儒 、 墨 治 者 , 則 不 得 離 道 。 老 子 曰 ﹕ 「 道 者 , 萬 物 之 【 1b】 奧 , 善 人 之 寶 , 不 善 人 之 所 保 。 」 (2) 是 道 治 者 , 謂 之 善 人 ; 藉 名 、 法 、 儒 、 墨 者 , 謂 之 不 善 人 。 善 人 之 與 不 善 人 , 名 分 日 離 , 不 待 審 察 而 得 也 。
道 不 足 以 治 則 用 法 , 法 不 足 以 治 則 用 術 , 術 不 足 以 治 則 用 權 , 權 不 足 以 治 則 用 勢 。 勢 用 則 反 權 , 權 用 則 反 術 , 術 用 則 反 法 , 法 用 則 反 道 , 道 用 則 無 為 而 自 治 。 故 窮 則 徼 終 , 徼 中 則 反 始 , 始 終 相 襲 , 無 窮 極 也 。
有 形 者 必 有 名 , 有 名 者 未 必 有 形 。 形 而 不 名 , 未 必【 2a】 失 其 方 圓 白 黑 之 實 ; 名 而 不 形 , 不 可 不 尋 名 以 檢 其 差 。 故 亦 有 名 以 檢 形 , 形 以 定 名 , 名 以 定 事 , 事 以 檢 名 。 察 其 所 以 然 , 則 形 名 之 與 事 物 , 無 所 隱 其 理 矣 。
名 有 三 科 , 法 有 四 呈 。 一 曰 命 物 之 名 , 方 圓 白 黑 是 也 ; 二 曰 毀 譽 之 名 , 善 惡 貴 賤 是 也 ; 三 曰 況 謂 之 名 , 賢 愚 愛 憎 是 也 。 一 曰 不 變 之 法 , 君 臣 上 下 是 也 ; 二 曰 齊 俗 之 法 , 能 鄙 同 異 是 也 ; 三 曰 治 眾 之 法 , 慶 賞 刑 罰 是 也 ; 四 曰 平 準 之 法 , 律 度 權 量 是 也 。
術 者 , 人 【 2b】 君 之 所 密 用 , 群 下 不 可 妄 窺 ; 勢 者 , 制 法 之 利 器 , 群 下 不 可 妄 為 。 人 君 有 術 , 而 使 群 不 得 窺 , 非 術 之 奧 者 ; 有 勢 , 使 群 下 得 為 , 非 勢 之 重 者 。 大 要 在 乎 先 正 名 分 , 使 不 相 侵 雜 。 然 後 術 可 祕 , 勢 可 專 。
名 者 , 名 形 者 也 ; 形 者 , 應 名 者 也 。 然 形 非 正 名 也 , 名 非 正 形 也 , 則 形 之 與 名 , 居 然 別 矣 , 不 可 相 亂 , 亦 不 可 相 無 。 無 名 , 故 大 道 無 稱 ; 有 名 , 故 名 以 正 形 。 今 萬 物 具 存 , 不 以 名 正 之 則 亂 , 萬 名 具 列 , 不 以 形 應 之 則 乖。 【 3a】 故 形 名 者 不 可 不 正 也 。
善 名 命 善 , 惡 名 命 惡 , 故 善 有 善 名 , 惡 有 惡 名 。 聖 賢 仁 智 , 命 善 者 也 ; 頑 嚚 凶 愚 , 命 惡 者 也 。 今 即 聖 賢 仁 智 之 名 , 以 求 聖 賢 仁 智 之 實 , 未 之 或 盡 也 ; 即 頑 嚚 凶 愚 之 名 , 以 求 頑 嚚 凶 愚 之 實 , 亦 未 或 盡 也 。 使 善 惡 盡 然 有 分 , 雖 未 能 盡 物 之 實 , 猶 不 患 其 差 也 。 故 曰 ﹕ 名 不 可 不 辯 也 。
名 稱 者 , 別 彼 此 而 檢 虛 實 者 也 , 自 古 至 今 , 莫 不 用 此 而 得 , 用 彼 而 失 。 失 者 由 名 、 分 混 , 得 者 由 名 、 分 【 3b】 察 。 今 親 賢 而 疏 不 肖, 賞 善 而 罰 惡 。 賢 、 不 肖 、 善 、 惡 之 名 , 宜 在 彼 , 親 、 疏 、 賞 、 罰 之 稱 , 宣 屬 我 。 我 之 與 彼 , 各 得 一 名 。 名 之 察 者 也 , 名 賢 、 不 肖 為 親 、 疏 , 名 善 、 惡 為 賞 、 罰 。 合 彼 我 之 一 稱 而 不 別 之, 名 之 混 者 也 。 故 曰 ﹕ 名 稱 者 , 不 可 不 察 也 。
語 曰 ﹕ 好 牛 。 又 曰 ﹕ 不 可 不 察 也 。 好 則 物 之 通 稱 , 牛 則 物 之 定 形 , 以 通 稱 隨 定 形 , 不 可 窮 極 者 也 。 設 復 言 好 馬 , 則 復 連 於 馬 矣 。 則 好 所 通 , 無 方 也 。 設 復 言 好 人 , 則 彼 屬 於 人 也 。 則 【 4a】 好 非 人 , 人 非 好 也 ; 則 好 牛 、 好 馬 、 好 人 之 名 自 離 矣 。 故 曰 ﹕ 名 分 不 可 相 亂 也 。
五 色 、 五 聲 、 五 臭 、 五 味 , 凡 四 類 , 自 然 存 焉 天 地 之 間 , 而 不 期 為 人 用 。 人 必 用 之 , 終 身 各 有 好 惡 而 不 能 辯 其 名 分 , 名 宜 屬 彼 , 分 宜 屬 我 。 我 愛 白 而 憎 黑 , 韻 商 而 舍 徵 , 好 膻 而 惡 焦 , 嗜 甘 而 逆 苦 。 白 、 黑 、 商 、 徵 、 膻 、 焦 、 甘 、 苦 , 彼 之 名 也 , 愛 、 憎 、 韻 、 舍 、 好 、 惡 、 嗜 、 逆 、 我 之 分 也 。 定 此 名 分 則 萬 事 不 亂 也 。
故 人 以 度 審 長 短 , 以 量 受 多 少 , 以 衡 平 輕 重 , 【 4b】 以 律 均 清 濁 , 以 名 稽 虛 實 , 以 法 定 治 亂 , 以 簡 制 煩 惑 , 以 易 御 險 難 。 以 萬 事 皆 歸 於 一 , 百 度 皆 準 於 法 。 歸 一 者 簡 之 至 , 準 法 者 易 之 極 。 如 此 , 則 頑 、 嚚 、 聾 、 瞽 可 與 察 、 慧 、 聰 、 明 同 治 矣 。
天 下 萬 事 不 可 備 能 , 責 其 備 能 於 一 人 , 則 賢 聖 其 猶 病 諸 。 設 一 人 能 備 天 下 之 事 , 能 左 右 前 後 之 宜 。 遠 近 遲 疾 之 間 , 必 有 不 兼 者 焉 。 苟 有 不 兼 , 於 治 闕 矣 。 全 治 而 闕 者 , 大 小 多 少 , 各 當 其 分 , 農 、 商 、 工 、 仕 不 易 其 業 , 老 農 、 【 5a】 長 商 、 習 工 、 舊 仕 , 莫 不 存 焉 。 則 處 上 者 何 事 哉 ?
故 有 理 而 無 益 於 治 者 , 君 子 弗 言 ; 有 能 而 無 益 於 事 者 , 君 子 弗 為 。 君 子 非 樂 有 言 , 有 益 於 治 , 不 得 不 言 ; 君 子 非 樂 有 為 , 有 益 於 事 , 不 得 不 為 。 故 所 言 者 , 不 出 於 名 、 法 、 權 、 術 ; 所 為 者 , 不 出 於 農 稼 、 軍 陣 。 周 務 而 已 , 故 明 主 任 之 。
治 外 之 理 , 小 人 之 所 必 言 ; 事 外 之 能 , 小 人 之 所 必 為 。 小 人 亦 知 言 損 於 治 , 而 不 能 不 言 ; 小 人 亦 知 為 損 於 事 , 而 不 能 不 為 。 故 所 言 者 , 極 於 儒 、 墨 是 非 之 辯 ; 【 5b】 所 為 者 , 極 於 堅 偽 偏 抗 之 行 。 求 名 而 已 , 故 明 主 誅 之 。
古 語 曰 ﹕ 不 知 無 害 於 君 子 , 知 之 無 損 於 小 人 。 工 匠 不 能, 無 害 於 巧 , 君 子 不 知 , 無 害 於 治 。 此 言 信 矣 。
為 善 , 使 人 不 能 得 從 , 此 獨 善 也 ; 為 巧 , 使 人 不 能 得 從 , 此 獨 巧 也 , 未 盡 善 、 巧 之 理 。 為 善 與 眾 行 之 , 為 巧 與 眾 能 之 , 此 善 之 善 者 、 巧 之 巧 者 也 。 故 所 貴 聖 人 之 治 , 不 貴 其 獨 治 , 貴 其 能 與 眾 共 治 也 ; 所 貴 工 倕 之 巧 , 不 貴 其 獨 巧 , 貴 其 能 與 眾 共 巧 也 。
今 世 之 【 6a】 人 , 行 欲 獨 賢 , 事 欲 獨 能 , 辯 欲 出 群 , 勇 欲 絕 眾 。 夫 獨 行 之 賢 , 不 足 以 成 化 ; 獨 能 之 事 , 不 足 以 周 務 ; 出 群 之 辯 , 不 可 為 戶 說 ; 絕 眾 之 勇 , 不 可 與 征 陣 。 凡 此 四 者 , 亂 之 所 由 生 也 。 是 以 聖 人 任 道 以 夷 其 險 , 立 法 以 理 其 差 , 使 賢 愚 不 相 棄 , 能 鄙 不 相 遺 。 能 鄙 不 相 遺 , 則 能 鄙 齊 功 , 賢 愚 不 相 棄 , 則 賢 愚 等 慮 。 此 至 治 之 術 也 。
名 定 , 則 物 不 競 ; 分 明 , 則 私 不 行 。 物 不 競 , 非 無 心 , 由 名 定 , 故 無 所 措 其 心 ; 私 不 行 , 非 無 欲 , 【 6b】 由 分 明 , 故 無 所 措 其 欲 。 然 則 心 、 欲 人 人 有 之 , 而 得 同 於 無 心 、 無 欲 者 , 制 之 有 道 也 。
田 駢 (3) 曰 ﹕ 「 天 下 之 士 , 莫 肯 處 其 門 庭 , 臣 其 妻 子 , 必 遊 宦 諸 侯 之 朝 者 , 利 引 之 也 。 遊 於 諸 侯 之 朝 , 皆 志 為 卿 、 大 夫 , 而 不 擬 於 諸 侯 者 , 名 限 之 也 。 」 彭 蒙 (4) 曰 ﹕ 「 雉 、 兔 在 野 , 眾 人 逐 之 , 分 未 定 也 。 雞 、 豕 滿 市 , 莫 有 志 者 , 分 定 故 也 。 」
物 奢 , 則 仁 、 智 相 屈 ; 分 定 , 則 貪 、 鄙 不 爭 。 圓 者 之 轉 , 非 能 轉 而 轉 , 不 得 不 轉 也 ; 方 正 之 止 , 非 能 止 而 止 , 不 【 7a】 得 不 止 也。 因 圓 之 自 轉 , 使 不 得 止 ; 因 方 之 自 止 , 使 不 得 轉 , 何 苦 物 之 失 分 ? 故 因 賢 者 之 有 用 , 使 不 得 不 用 ; 因 愚 者 之 無 用 , 使 不 得 用 , 用 與 不 用 , 皆 非 我 也 , 因 彼 可 用 與 不 可 用 , 而 自 得 其 用 , 奚 患 物 之 亂 乎 ?
物 皆 不 能 自 能 , 不 知 自 知 。 智 非 能 智 而 智 , 愚 非 能 愚 而 愚 , 好 非 能 好 而 好 , 醜 非 能 醜 而 醜 。 夫 不 能 自 能 , 不 知 自 知 , 則 智 、 好 何 所 貴 ? 愚 、 醜 何 所 賤 ? 則 智 不 能 得 夸 愚 , 好 不 能 得 嗤 醜 。 此 為 得 之 道 也 。
【 7b】 道 行 於 世 , 則 貧 賤 者 不 怨 , 富 貴 者 不 驕 , 愚 弱 者 不 懾 , 智 勇 者 不 陵 , 定 於 分 也 。 法 行 於 世 , 則 貧 賤 者 不 敢 怨 富 貴 , 富 貴 者 不 敢 陵 貧 賤 , 愚 弱 者 不 敢 冀 智 勇 , 智 勇 者 不 敢 鄙 愚 弱 。 此 法 之 不 及 道 也 。
世 之 所 貴 , 同 而 貴 之 , 謂 之 俗 ; 世 之 所 用 , 同 而 用 之 , 謂 之 物 。 苟 違 於 人 , 俗 所 不 與 , 苟 忮 於 眾 , 俗 所 共 去 。 故 人 心 皆 殊 , 而 為 行 若 一 ; 所 好 各 異 , 而 資 用 必 同 。 此 俗 之 所 齊 , 物 之 所 飾 。 故 所 齊 不 可 不 慎 , 所 【 8a】 飾 不 可 不 擇 。
齊 桓 (5) 好 衣 紫 , 闔 境 不 鬻 異 采 ; 楚 莊 (6) 愛 細 腰 , 一 國 皆 有 饑 色。 上 之 所 以 率 下 , 乃 治 亂 之 所 由 也 。 故 俗 苟 沴 , 必 為 法 以 矯 之 ; 物 苟 溢 , 必 立 制 以 檢 之 。 累 於 俗 , 飾 於 物 者 , 不 可 與 為 治 矣 。
晉 國 (7) 苦 奢 , 文 公 (8) 以 儉 矯 之 , 乃 衣 不 重 帛 , 食 不 異 肉 。 無 幾 時 , 人 皆 大 布 之 衣 , 脫 粟 之 飯 。 越 王 句 踐 (9) 謀 報 吳 (10), 欲 人 之 勇 , 路 逢 怒 蛙 而 軾 之 。 比 及 數 年 , 民 無 長 幼 , 臨 敵 , 雖 湯 火 不 避 , 居 上 者 之 難 , 如 此 【 8b】 之 驗 。
聖 王 知 民 情 之 易 動 , 故 作 樂 以 和 之 , 制 禮 以 節 之 。 在 下 者 不 得 用 其 私 , 故 禮 樂 獨 行 。 禮 樂 獨 行 , 則 私 欲 寖 廢 ; 私 欲 寖 廢 , 則 遭 賢 之 與 遭 愚 均 矣 。
若 使 遭 賢 則 治 , 遭 愚 則 亂 , 是 治 亂 係 於 賢 愚 , 不 係 於 禮 樂 。 是 聖 人 之 術 , 與 聖 主 而 俱 沒 。 治 世 之 法 , 逮 易 世 而 莫 用 , 則 亂 多 而 治 寡 。 亂 多 而 治 寡 , 則 賢 無 所 貴 , 愚 無 所 賤 矣 。
處 名 位 , 雖 不 肖 , 不 患 物 不 親 己 ; 在 貧 賤 , 雖 仁 賢 , 不 患 物 不 疏 己 。 親 疏 係 乎 勢 利 , 不 係 於 不 肖 與 仁 賢 。 吾 亦 不 【 9a】 敢 據 以 為 天 理 , 以 為 地 勢 之 自 然 者 爾 。
今 天 地 之 間 , 不 肖 實 眾 , 仁 賢 實 寡 。 趨 利 之 情 , 不 肖 特 厚 ; 廉 恥 之 情 , 仁 賢 偏 多 。 今 以 禮 義 招 仁 賢 , 所 得 仁 賢 者 , 萬 不 一 焉 ; 以 名 利 招 不 肖 , 所 得 不 肖 者 , 觸 地 是 焉 。 故 曰 ﹕ 禮 義 成 君 子 , 君 子 未 必 須 禮 義 ; 名 利 治 小 人 , 小 人 不 可 無 名 利 。
慶 賞 刑 罰 , 君 事 也 ; 守 職 效 能 , 臣 業 也 。 君 料 功 黜 陟 , 故 有 慶 賞 刑 罰 ; 臣 各 慎 所 務 , 故 有 守 職 效 能 。 君 不 可 與 臣 業 , 臣 不 可 侵 君 事 。 上【 9b】 下 不 相 侵 與 , 謂 之 名 正 。 名 正 而 法 順 也 。
接 萬 物 使 分 , 別 海 內 使 不 雜 , 見 侮 不 辱 , 見 推 不 矜 , 禁 暴 息 兵 , 救 世 之 鬥 。 此 仁 君 之 德 , 可 以 為 主 矣 。 守 職 分 使 不 亂 , 慎 所 任 而 無 私 , 饑 飽 一 心 , 毀 譽 同 慮 , 賞 亦 不 妄 , 罰 亦 不 怨 。 此 居 下 之 節 , 可 以 為 人 臣 矣 。
世 有 違 名 以 得 實 , 亦 有 因 名 以 失 實 者 。
宣 王 (11) 好 射 , 說 人 之 謂 己 能 強 也 , 其 實 所 用 弓 不 過 三 石 , 以 示 左 右 , 左 右 皆 引 試 之 , 中 關 而 止 , 皆 曰 ﹕ 「 此 不 下 九 石, 非 大 王 孰 【 10a】 能 用 是? 」 宣 王 悅 之。 然 則 宣 王 用 不 過 三 石, 而 終 身 自 以 為 九 石。 三 石, 實 也 , 九 石 , 名 也 。 宣 王 悅 其 名 而 喪 其 實 。
齊 有 黃 公 者 , 好 謙 卑 。 有 二 女 , 皆 國 色 。 以 其 美 也 , 常 謙 辭 毀 之 , 以 為 醜 惡 。 醜 惡 之 名 遠 布 , 年 過 而 一 國 無 敢 聘 者。 衛 有 鰥 夫 失 時, 冒 娶 之, 果 國 色。 然 後 曰﹕ 「 黃 公 好 謙, 故 毀 其 子。 妹 必 美。 」 於 是 爭 禮 之, 亦 國 色 也。 國 色, 實 也; 醜 惡, 名 也。 此 違 名 而 得 實 矣 。
楚 人 有 擔 山 雉 者 , 路 人 問 ﹕ 「 何 鳥 也 ? 」 擔 雉 者 欺 之 , 曰 ﹕ 「 鳳【 10b】 凰 也。 」 路 人 曰﹕ 「 我 聞 有 鳳 凰, 今 直 見 之, 汝 販 之 乎? 」 曰﹕ 「 然。 」 則 請 買 十 金, 弗 與。 請 加 倍, 乃 與 之。 將 欲 獻 楚 王, 經 宿 而 鳥 死。 路 人 不 遑 惜 其 金, 惟 恨 不 得 以 獻 楚 王。 國 人 傳 之, 咸 以 為 真 鳳 凰, 貴 欲 以 獻 之 。 遂 聞 楚 王 。 感 其 欲 獻 於 己 , 召 而 厚 賜 之 , 過 於 買 鳥 之 金 十 倍 。
(12) 田 父 有 耕 於 野 者 , 得 寶 玉 徑 尺 。 弗 知 其 玉 也 , 以 告 鄰 人 。 鄰 人 陰 欲 圖 之 , 謂 詐 之 曰 ﹕ 「 怪 石 也 。 畜 之 , 弗 利 其 家 , 弗 如 復 之 。 」 田 父 雖 疑 , 猶 錄 以 歸 。 置 於 廡【 11a】 下 。 其 夜 玉 明 , 光 照 一 室 , 田 父 稱 家 大 怖 , 復 以 告 鄰 人 。 鄰 人 曰 ﹕ 「 此 怪 之 徵 , 遄 棄 , 殃 可 銷 。 」 於 是 遽 而 棄 於 遠 野 。 鄰 人 無 何 盜 之 , 以 獻 魏 王 。 魏 王 召 玉 工 相 之 。 玉 工 望 之 , 再 拜 而 卻 立 , 敢 賀 曰 ﹕ 「 王 得 此 天 下 之 寶 , 臣 未 嘗 見 。 」 王 問 價 , 玉 工 曰 ﹕ 「 此 玉 無 價 以 當 之 。 五 城 之 都 , 僅 可 一 觀 。 」 魏 王 立 賜 獻 玉 者 千 金 , 長 食 上 大 夫 祿 。
凡 天 下 萬 里 , 皆 有 是 非 , 吾 所 不 敢 誣 ; 是 者 常 是 , 非 者 常 非 , 亦 吾 所 信 。 然 是 雖 常 是 , 有 【 11b】 時 而 不 用 ; 非 雖 常 非 , 有 時 而 必 行 。 故 用 是 而 失 , 有 矣 ; 行 非 而 得 , 有 矣 。 是 非 之 理 不 同 , 而 更 興 廢 , 翻 為 我 用 , 則 是 非 焉 在 哉 ?
觀 堯 、 舜 、 湯 、 武 之 成 , 或 順 或 逆 , 得 時 則 昌 。 桀 、 紂 、 幽 、 厲 之 敗 , 或 是 或 非 , 失 時 則 亡 。 五 伯 之 主 亦 然 。
公 以 楚 人 戰 於 泓 (13), 公 子 目 夷 曰 ﹕ 「 楚 眾 我 寡 , 請 其 未 悉 濟 而 繫 之 。 」 宋 公 曰 ﹕ 「 不 可 ! 吾 聞 不 鼓 不 成 列 。 寡 人 雖 亡 國 之 餘 , 不 敢 行 也 。 」 戰 敗 , 楚 人 執 宋 公 。
人 弒 襄 公 , 立 公 孫 無 知 。 召 忽 、 【 12a】 夷 吾 奉 公 子 糾 奔 魯 , 鮑 叔 牙 奉 公 子 小 白 奔 莒 (14) 。 既 而, 無 知 被 殺, 二 公 子 爭 國。 糾 宜 立 者 也; 小 白 先 入 , 故 齊 人 立 之 。 既 而 , 使 魯 人 殺 糾 , 召 忽 死 之 , 徵 夷 吾 以 為 相 。
文 公 為 驪 姬 之 譖 , 出 亡 十 九 年 。 惠 公 卒 , 賂 秦 以 求 反 國 , 殺 懷 公 而 自 立 。 (15)
彼 一 君 正 , 而 不 免 於 執 ; 二 君 不 正 , 霸 業 遂 焉 。 己 是 而 舉 世 非 之 , 則 不 知 己 之 是 ; 己 非 而 舉 世 是 之 , 亦 不 知 己 所 之 非 。 然 則 是 非 隨 眾 而 為 正 , 非 己 所 獨 了 。 則 犯 眾 【 12b】 者 為 非 , 順 眾 者 為 是 。 故 人 君 處 權 乘 勢 , 處 所 是 之 地 , 則 人 所 不 得 非 也 。 居 則 物 尊 之 , 動 則 物 從 之 , 言 則 物 誠 之 , 行 則 物 則 之 , 所 以 居 物 上 , 御 群 下 也 。
國 亂 有 三 事 ﹕ 年 饑 民 散 , 無 食 以 聚 之 , 則 亂 ; 治 國 無 法 , 則 亂 ; 有 法 而 不 能 用 , 則 亂 。 有 食 以 聚 民 , 有 法 而 能 行 , 國 不 治 , 未 之 有 也 。


大 道 下
【 12b.9】 仁 義 禮 樂 , 名 法 刑 賞 , 凡 此 八 者 , 五 帝 三 王 治 世 之 術 也 。 故 仁 以 道 之 , 義 以 宜 之 , 【 13a】 禮 以 行 之 , 樂 以 和 之 , 名 以 正 之 , 法 以 齊 之 , 刑 以 威 之 , 賞 以 勸 之 。 故 仁 者 , 所 以 博 施 於 物 , 亦 所 以 生 偏 私 ; 義 者 , 所 以 立 節 行 , 亦 所 以 成 華 偽 ; 禮 者 , 所 以 行 恭 謹 , 亦 所 以 生 惰 慢 ; 樂 者 , 所 以 和 情 志 , 亦 所 以 生 淫 放 ; 名 者 , 所 以 正 尊 卑 , 亦 所 以 生 矜 篹 ; 法 者 , 所 以 齊 眾 異 , 亦 所 以 乖 名 分 ; 刑 者 , 所 以 威 不 服 , 亦 所 以 生 陵 暴 ; 賞 者 , 所 以 勸 忠 能 , 亦 所 以 生 鄙 爭 。 凡 此 八 術 , 無 隱 於 人 而 常 存 於 世 , 非 自 顯 於 堯 、 湯 之 【 13b】 時 , 非 自 逃 於 桀 、 紂 之 朝 。 用 得 其 道 , 則 天 下 治 ; 用 失 其 道 , 則 天 下 亂 。 過 此 而 往 , 雖 彌 綸 天 地 , 蘢 絡 萬 品 , 治 道 之 外 , 非 群 生 所 餐 挹 , 聖 人 錯 而 不 言 也 。
凡 國 之 存 亡 有 六 徵 ﹕ 有 衰 國 、 有 亡 國 、 有 昌 國 、 有 強 國 、 有 治 國 、 有 亂 國 。 所 謂 亂 、 亡 之 國 者 , 凶 虐 殘 暴 不 與 焉 ; 所 謂 強 、 治 之 國 者 , 威 力 仁 義 不 與 焉 。 君 年 長 , 多 媵 妾 , 少 子 孫 , 疏 宗 族 , 衰 國 也 ; 君 寵 臣 , 臣 愛 君 , 公 法 廢 , 私 欲 行 , 亂 國 也 ; 國 貧 小 , 家 富 大 , 君 權 輕 , 臣 勢 【 14a】 重 , 亡 國 也 。 凡 此 三 徵 , 不 待 凶 虐 殘 暴 而 後 弱 也 , 雖 曰 見 存 , 吾 必 謂 之 亡 者 也。 內 無 專 寵, 外 無 近 習, 支 庶 繁 字, 長 幼 不 亂 , 昌 國 也 ; 農 桑 以 時 , 倉 廩 充 實 , 兵 甲 勁 利 , 封 疆 修 理 , 強 國 也 ; 上 不 勝 其 下 , 下 不 犯 其 上 , 上 下 不 相 勝 犯 , 故 禁 令 行 , 人 人 無 私 , 雖 經 險 易 , 而 國 不 可 侵 , 治 國 也 。 凡 此 三 徵 , 不 待 威 力 仁 義 而 後 強 , 雖 曰 見 弱 , 吾 必 謂 之 存 者 也 。
治 主 之 興 , 必 有 所 先 誅 。 先 誅 者 , 非 謂 盜 , 非 謂 姦 。 此 二 惡 者, 【 14b】 一 時 之 大 害 , 非 亂 政 之 本 也 。 亂 政 之 本 ﹕ 下 侵 上 之 權 , 臣 用 君 之 術 , 必 不 畏 時 之 禁 , 行 不 軌 時 之 法 , 此 大 亂 之 道 也 。
孔 丘 攝 魯 相 , 七 日 而 誅 少 正 卯 。 門 人 進 問 曰 ﹕ 「 夫 少 正 卯 , 魯 之 聞 人 也 , 夫 子 為 政 而 先 誅 , 得 無 失 乎 ? 」 孔 子 曰 ﹕ 「 居 ! 吾 語 汝 其 故 。 人 有 惡 者 五 , 而 竊 盜 、 姦 私 不 與 焉 。 一 曰 心 達 而 險 ; 二 曰 行 僻 而 堅 ; 三 曰 言 偽 而 辨 , 四 曰 強 記 而 博 ; 五 曰 順 非 而 澤 。 此 五 者 , 有 一 於 人 , 則 不 免 君 子 之 誅 , 【 15a】 而 少 正 卯 兼 有 之 , 故 居 處 足 以 聚 徒 成 群 ; 言 談 足 以 飾 邪 熒 眾 ; 強 記 足 以 反 是 獨 立 。 此 小 人 之 雄 桀 也 , 不 可 不 誅 也 。 是 以 湯 誅 尹 諧 , 文 王 誅 潘 正 , 太 公 誅 華 士 , 管 仲 誅 付 里 乙 , 子 產 誅 鄧 析 、 史 付 。 此 六 子 者 , 異 世 而 同 心 , 不 可 不 誅 也 。 詩 曰 ﹕ 「 憂 心 悄 悄 , 慍 於 群 小 。」 小 人 成 群 , 斯 足 畏 也 。 」 (16)
語 曰 ﹕ 佞 辯 可 熒 惑 鬼 神 。 曰 ﹕ 鬼 神 聰 明 正 直 , 孰 能 熒 惑 者 ? 曰 ﹕ 鬼 神 誠 不 受 熒 惑 , 此 尤 佞 辯 之 巧 , 靡 不 入 也 。 夫 佞 辯 者 雖 不 【 15b】 能 熒 惑 鬼 神 , 熒 惑 人 , 明 矣 。 探 人 之 心 , 度 人 之 欲 , 順 人 之 嗜 好 , 而 不 敢 逆 , 納 人 於 邪 惡 而 求 其 利 。 人 喜 聞 己 之 美 也 , 善 能 揚 之 ; 惡 聞 己 之 過 也 , 善 能 師 之 。 得 之 於 眉 睫 之 閒 , 承 之 於 言 行 之 先 。
語 曰 ﹕ 「 惡 紫 之 奪 朱 , 惡 利 口 之 覆 邦 家 。 」 斯 言 足 畏 , 而 終 身 莫 悟 , 危 亡 繼 踵 焉 。
子 曰 ﹕ 「 以 政 治 國 , 以 奇 用 兵 , 以 無 事 取 天 下 。 」 (17) 政 者 , 名 、 法 是 也 。 以 名 、 法 治 國 , 萬 物 所 不 能 亂 ; 奇 者 , 權 、 術 是 也 。 以 權 、 術 用 兵 , 萬 物 所 不 能 敵; 【 16a】 凡 能 用 名、 法、 權、 術, 而 矯 抑 殘 暴 之 情, 則 己 無 事 焉。 己 無 事, 則 得 天 下 矣。 故 失 治 則 任 法, 失 法 則 任 兵, 以 求 無 事, 不 以 取彊 。 取彊 , 則 柔 者 反 能 服 之。
子 曰 ﹕ 「 民 不 畏 死 , 如 何 以 死 懼 之 ! 」 (18) 凡 民 之 不 畏 死 , 由 刑 罰 過 。 刑 罰 過 , 則 民 不 賴 其 生 。 生 無 所 賴 , 視 君 之 威 末 如 也 。 刑 罰 中 , 則 民 畏 死 。 畏 死 , 由 生 之 可 樂 也 。 知 生 之 可 樂 , 故 可 以 死 懼 之 。 此 人 君 之 所 宜 執 , 臣 下 之 所 宜 慎 。
子 讀 書 , 曰 ﹕ 「 堯 時 太 平 。 」 宋 子 曰 ﹕ 「 聖 【 16b】 人 之 治 以 致 此 乎 ? 」 彭 蒙 在 側 , 越 次 答 曰 ﹕ 「 聖 法 之 治 以 至 此 , 非 聖 人 之 治 也 。 」 宋 子 曰 ﹕ 「 聖 人 與 聖 法 何 以 異 ? 」 彭 蒙 曰 ﹕ 「 子 之 亂 名 甚 矣 ! 聖 人 者 , 自 己 出 也 ; 聖 法 者 , 自 理 出 也 。 理 出 於 己 , 己 非 理 也 ; 己 能 出 理 , 理 非 己 也 。 故 聖 人 之 治 , 獨 治 者 也 ; 聖 法 之 治 , 則 無 不 治 矣 。 此 萬 世 之 利 , 唯 聖 人 能 該 之 。 」 宋 子 猶 惑 , 質 於 田 子 。 田 子 曰 ﹕ 「 蒙 之 言 然 。 」 (19)
莊 里 丈 人 , 字 長 子 曰 「 盜 」 、 少 子 曰 「 毆 」 。 盜 出 行 , 其 父 在 後 追 呼 之 , 曰 ﹕ 「 盜 ! 盜 ! 」 吏 聞 , 【 17a】 因 縛 之 。 其 父 呼 毆 喻 吏 , 遽 而 聲 不 轉 , 但 言 「 毆 , 毆 」 , 吏 因 毆 之 , 幾 殪 。 康 衢 長 者 , 字 僮 曰 「 善 搏 」 , 字 犬 曰 「 善 噬 」 , 賓 客 不 過 其 門 者 三 年 。 長 者 怪 而 問 之 , 乃 以 實 對 。 於 是 改 之 , 賓 客 往 復 。
鄭 人 謂 玉 未 理 者 為 璞 , 周 人 謂 鼠 未 臘 者 為 璞 。 周 人 懷 璞 , 謂 鄭 賈 曰 ﹕ 「 欲 買 璞 乎 ? 」 鄭 賈 曰 ﹕ 「 欲 之 。 」 出 其 璞 , 視 之 , 乃 鼠 也 。 因 謝 不 取 。
父 之 於 子 也 , 令 有 必 行 者 , 有 必 不 行 者 。 「 去 貴 妻 , 賣 愛 妾 」 , 此 令 必 行 者 也 ; 因 曰 ﹕ 「 汝 無 敢 恨 ! 汝 無 敢 【 17b】 思 ! 」 令 必 不 行 者 也 。 故 為 人 上 者 , 必 慎 所 令 。
凡 人 富 , 則 不 羨 爵 祿 ; 貧 , 則 不 畏 刑 罰 。 不 羨 爵 祿 者 , 自 足 於 己 也 ; 不 畏 刑 罰 者 , 不 賴 存 身 也 。 二 者 為 國 之 所 甚 , 而 不 知 防 之 之 術, 故 令 不 行 而 禁 不 止。 若 使 令 不 行 而 禁 不 止, 則 無 以 為 治。 無 以 為 治, 是 人 君 虛 臨 其 國, 徒 君 其 民, 危 亂 可 立 而 待 矣。
今 使 由 爵 祿 而 後 富 , 則 人 必 爭 盡 力 於 其 君 矣 ; 由 刑 罰 而 後 貧, 則 人 咸 畏 罪 而 從 善 矣。 故 古 之 為 國 者, 無 使 民 【 18a】 自 貧 富。 貧 富 皆 由 於 君, 則 君 專 所 制, 民 知 所 歸 矣。
貧 則 怨 人 , 賤 則 怨 時 , 而 莫 有 自 怨 者 , 此 人 情 之 大 趣 也 。 然 則 不 可 以 此 是 人 情 之 大 趣 , 而 一 概 非 之 。 亦 有 可 矜 者 焉 , 不 可 不 察 也 。 今 能 同 算 鈞 , 而 彼 富 我 貧 , 能 不 怨 則 美 矣 , 雖 怨 無 所 非 也 。 才 鈞 智 同 , 而 彼 貴 我 賤 , 能 不 怨 則 美 矣 , 雖 怨 無 所 非 也 。 其 敝 在 於 不 知 乘 權 藉 勢 之 異 , 而 雖 曰 智 能 之 同 。 是 不 達 之 過 , 雖 君 子 之 郵 , 亦 君 子 之 怒 也 。
人 貧 則 怨 【 18b】 人 , 富 則 驕 人 。 怨 人 者 , 苦 人 之 不 祿 施 於 己 也 。 起 於 情 所 難 安 而 不 能 安 , 猶 可 恕 也 。 驕 人 者 無 苦 , 而 無 故 驕 人 , 此 情 所 易 制 而 弗 能 制 , 弗 可 恕 矣 。
眾 人 見 貧 賤 則 慢 而 疏 之 , 見 富 貴 則 敬 而 親 之 。 貧 賤 者 有 請 賕 於 己 , 疏 之 可 也 ; 未 必 損 己 而 必 疏 之 , 以 其 無 益 於 物 之 具 故 也 。 富 貴 者 有 施 於 己, 親 之 可 也; 未 必 益 己 而 必 親 之, 則 彼 不 敢 親 我 矣。 三 者 獨 立, 無 致 親 致 疏 之 所, 人 情 終 不 能 不 以 貧 賤、 富 貴 【 19a】 易 慮, 故 謂 之 大 惑 焉 。
窮 獨 貧 賤 , 治 世 之 所 共 矜 , 亂 世 之 所 共 侮 。 治 世 非 為 矜 窮 獨 貧 賤 而 治 , 是 治 之 一 事 也 ; 亂 世 亦 非 侮 窮 獨 貧 賤 而 亂 , 亦 是 亂 之 一 事 也 。 每 事 治 則 無 亂 , 亂 則 無 治 。 視 夏 、 商 之 盛 , 夏 、 商 之 衰 , 則 其 驗 也 。
貧 賤 之 望 富 貴 甚 微 , 而 富 貴 不 能 酬 其 甚 微 之 望 。 夫 富 者 之 所 惡 , 貧 者 之 所 美 ; 貴 者 之 所 輕 , 賤 者 之 所 榮 。 然 而 弗 酬 , 弗 與 同 苦 樂 故 也 。 雖 弗 酬 之 , 於 我 弗 傷 。 今 萬 民 之 望 人 君 , 亦 如 【 19b】 貧 賤 之 望 富 貴 。 其 所 望 者 , 蓋 欲 料 長 幼 , 平 賦 斂 , 時 其 饑 寒 , 省 其 疾 痛 , 賞 罰 不 濫 , 使 役 以 時 , 如 此 而 已 , 則 於 人 君 弗 損 也 。 然 而 弗 酬 , 弗 與 同 勞 逸 故 也 。 故 為 人 君 , 不 可 弗 與 民 同 勞 逸 焉 。 故 富 貴 者 可 不 酬 貧 賤 者 , 人 君 不 可 不 酬 萬 民 。 不 酬 萬 民 , 則 萬 民 之 所 不 願 戴 。 所 不 願 戴 , 則 君 位 替 矣 。 危 莫 甚 焉 ! 禍 莫 大 焉 ! 【 19b.8】




Footnotes

(1) s. 論 語 ﹕ 子 路 第 十 三 ,三 節 。

Lunyu-Text ( 論 語 正 義 SBBY 30 : 16.2a - 16.4b ) :

子 路 曰 ﹕ 「 衛 君 待 子 而 為 政 , 子 將 奚 先 ? 」 子 曰 ﹕ 「 必 也 正 名 乎 ! 」 子 路 曰 ﹕ 「 有 是 哉 ? 子 之 迂 也 。 奚 其 正 ? 」 子 曰 ﹕ 「 野 哉 , 由 也 ! 君 子 於 其 所 不 知 , 蓋 闕 如 也 。 名 不 正 , 則 言 不 順 ; 言 不 順 , 則 事 不 成 ; 事 不 成 , 則 禮 樂 不 興 ; 禮 樂 不 興 , 則 刑 罰 不 中 ; 刑 罰 不 中 , 則 民 無 所 措 手 足 。 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 , 言 之 必 可 行 也 。 君 子 於 其 言 , 無 所 苟 而 已 矣 ! 」

English Translation :
Tzu-lu said, "The ruler of Wei is waiting for you to serve in his administration. What will be your first measure?" Confucius said, "It will certainly concern the rectification of names." Tzu-lu said, "is that so? You are wide of the mark. Why should there be such a rectification?" Confucius said, "Yu! How uncultivated you are! With regard to what he does not know, the superior man should maintain an attitude of reserve. If names are not rectified, then language will not be in accord with truth. If language is not in accord with truth, then things cannot be accomplished. If things cannot be accomplished, the ceremonies and music will not flourish. If ceremonies and music do not flourish, then punishment will not be just. If punishment are not just, then the people will not know how to move hand or foot. Therefore the superior man will give only names that can be described in speech and say only what can be carried out in practice. With regard to his speech,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take it lightly. That is all." Chan, Wing-tsit (197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p.40. Back

(2) s. 老 子 ﹕ 第 六 十 二 章 ( SBBY 165 : 下 篇 : 16a )
English Translation :

"Tao is the storehouse of all things. It is the good man's treasure and the bad man's refuge."Chan, Wing-tsit (197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p.168. Back

(3) 中 文 大 辭 典 22219.340 ﹕ 戰 國 齊 人 ;
see also :
1. 荀 子 ﹕ 非 十 二 子 篇 ( SBBY 162 : 3.7b - 3.17b )
2. 漢 書 ﹕ 藝 文 志 [Online research via Academia Sinica possible (BIG 5) ]. Back


(4) 中 文 大 辭 典 10231.166 ﹕ 戰 國 齊 人 . Back


(5) 中 文 大 辭 典 49553.185,1﹕ 齊 桓 公 , 春 秋 齊 人 . Back


(6) 中 文 大 辭 典 15473.104 ﹕ 楚 莊 王 , 春 秋 諸 侯 . Back


(7) A feudal state under the Zhou Dynasty. Back


(8) 中 文 大 辭 典 13766.70,7 ﹕ 晉 君 = 晉 文 公 (s. 中 文 大 辭 典 14205.9) Back


(9) s. 中 文 大 辭 典 3340.77 Back


(10) 春 秋 時 的 吳 國 . Back


(11) s. 中 文 大 辭 典 49553.125 ﹕ 戰 國 齊 君 . Back


(12) 魏 ﹕ 魏 國 . Back


(13) 宋 公 ﹕ 宋 襄 公 . s. 春 秋 左 傳 注 疏 卷 第 十 五 ( 僖 公 , 二 十 二 年)

Chunqiu-Text ( SBBY 14 : 15.1a ) : 冬 十 有 一 月 , 己 巳 , 朔 , 宋 公 楚 人 戰 于 泓 , 宋 師 敗 績 。
English Translation :

"In winter, in the eleventh month, on Jisi, the first day of the moon, the duke of Song fought with an army of Chu near the Hong, when the army of Song was disgracefully defeated." Legge,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V : 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 Book V, Year XXII,4.
see also (15.1a - 15.6b). Back

(14) s. 春 秋 左 傳 注 疏 卷 第 八 ( 莊 公 , 八 年 )
Chunqiu-Text ( SBBY 14 : 8.9b ) : 冬 十 有 一 月 , 癸 未 , 齊 無 知 弒 其 君 諸 兒 。
English Translation :

"In winter, in the eleventh, on Guiwei, Wu Zhi of Qi murdered his ruler, Zhuer." Legge,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V : 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 Book III, Year VIII,5, p.81.


Zuozhuan-Text ( SBBY 14 : 8.10a ):
...初 , 襄 公 立 , 無 常 , 鮑 叔 牙曰 ﹕ 「 君 使 民 慢 , 亂 將 作 矣 。 」 奉 公 子 白 奔 莒 , 亂 作 , 管 夷 吾 、 召 忽 奉 公 子 糾 來 奔 。

English Translation :
"Before this, when duke Xiang came to the marquisate, Bao Shuya, seeing his irregularities, said :"The prince is making the people despise him; -- there will soon be disorder;" and he fled to Ju with Xi's son Xiao Bo. When disorder broke out, Guan Yiwu ( = Guan Zhong 管 仲 ) and Shao Hu fled to Lu with Jiu, another of Xi's sons." Legge, The Chinese Classics, Vol.V : 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 Book III, Year VIII, p.82. Back

(15) 晉 文 公 ﹕ s. 中 文 大 辭 典 14210.9 ;
惠 公 ﹕ 晉 惠 公 , 春 秋 晉 獻 公 三 子 , s. 中 文 大 辭 典 14210.121;
懷 公 ﹕ 晉 懷 公 , 春 秋 晉 惠 公 子 , s. 中 文 大 辭 典 14210.170 . Back


(16) This part of the Yinwenzi is more or less identical with a part of Xunzi's 28th book. [荀 子 ﹕ 宥 坐 篇 ]
Xunzi-Text ( SBBY 162 : 20.1b - 20.2a ) :

孔 子 為 魯 攝 相 , 朝 七 日 而 誅 少 正 卯 。 門 人 進 問 曰 ﹕ 「 夫 少 正 卯 , 魯 之 聞 人 也 , 夫 子 為 政 而 始 誅 之 , 得 無 失 乎 ? 」 孔 子 曰 ﹕ 「 居 ! 吾 語 其 故 。 人 有 惡 者 五 , 而 盜 竊 [...] 不 與 焉 。 一 曰 心 達 而 險 ; 二 曰 行 而 堅 ; 三 曰 言 偽 而 辨 , 四 曰 記 醜 而 博 ; 五 曰 順 非 而 澤 。 此 五 者 , 有 一 於 人 , 則 不 免 君 子 之 誅 , 而 少 正 卯 兼 有 之 , 故 居 處 足 以 聚 徒 成 群 ; 言 談 足 以 飾 邪 眾 ; 強 [...] 足 以 反 是 獨 立 。 此 小 人 之 桀 雄 也 , 不 可 不 誅 也 。 是 以 湯 誅 尹 諧 , 文 王 誅 潘 止 , 周 公 誅 管 叔 , 太 公 誅 華 , 管 仲 誅 付 里 乙 , 子 產 誅 鄧 析 、 史 付 。 此 子 者 , 異 世 而 同 心 , 不 可 不 誅 也 。 詩 曰 ﹕ 「 憂 心 悄 悄 , 慍 於 群 小 。」 小 人 成 群 , 斯 足 也 。 」

English Translation :
"When Confucius acted temporarily as prime minister of Lu, he had been at court but seven days whenhe executed Deputy Mao. His disciples came forward to ask him about it, saying : "Deputy Mao is a famous man in Lu. You, Master, have just begun to exercise the government, and as your first act of punishment you execute him. How will you not lose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Confucius replied : "Sit there, and I will tell you the reason. Humans act in five ways that are detestable -- and robbing and thieving are not among them. The first is called a mind of penetrating cleverness devoted to treachery. The second is called peculiar conduct engaged in with obstinate persistence. The third is called false teachings defended with discriminations. The fourth is called a memory that is comprehensive but recalls only wickedness. The fifth is called obediently following what is wrong while glossing over it. If even one of these characterizes a man, then he cannot avoid punishment by a gentlemen. But Deputy Mao possessed all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us, in his private life he had sufficient means to gather about him followers who operated effectively as a group. In his speech and discussion he was good enough to gloss over his depravity and bedazzle the masses. His strength was such that he coul turn against what was right and stand alone. For these reasons he became the 'swaggering hero' of petty men, and it was impossible that he should go unpunished. It was for just such reasons that Tang punished Yinxie, King Wen punished Panzhi, the Duke of Zhou punished Guan and Cai, the Grand Duke punished Huashi, Guan Zhong punished Fuliyi, and Prince Chan [of Zheng] punished (Deng Xi and) Shi He. These seven men, although they lived in different ages, shared a common frame of mind, so it was impossible that they should go unpunished. An Ode says : My sorrowful heart is pained, pained, I am hated by that herd of petty men."
Knoblock, John (1994), Xunzi :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 Vol.III, Books 17-32, Stanford, p.245.

see also 孔 子 家 語 ﹕ 始 誅 第 二 .
Kongzi Jiayu-Text ( SBBY 133 : 1.2b - 1.3a ) :
....子 貢 進 曰 ﹕ 「 夫 少 正 卯 , 魯 之 聞 人 也 。 今 夫 子 為 政 而 始 誅 之 , 或 者 為 失 乎 ? 」 孔 子 曰 ﹕ 「 居 ! 吾 語 汝 以 其 故 。天 下 有大 惡 者 五 , 而 竊 盜 [...] 不 與 焉 。 一 曰 心 而 險 ; 二 曰 行 僻 而 堅 ; 三 曰 言 偽 而 辨 , 四 曰 記 醜 而 博 ; 五 曰 順 非 而 澤 。 此 五 者 , 有 一 於 人 , 則 不 免 君 子 之 誅 , 而 少 正 卯 兼 有 之 , 居 處 足 以 徒 成 黨 , 其 足 以 飾 褒 瑩 眾 , 其 強 禦 足 以 反 是 獨 立 。 此 乃 人 之 姦 雄 者 也 , 不 可 以 不 除 。 夫 殷 湯 誅 尹 諧 , 文 王 誅 潘 正 ,周 公 誅 管 蔡 , 太 公 誅 華 士 , 管 仲 誅 付 里 乙 , 子 產 誅 [...] 史 何 。 是 此 七 子 皆 異 世 而 同 誅 者 , 以 七 子 異 世 而 同 惡 , 故 不 可 赦 也 。 ﹕ 「 憂 心 悄 悄 , 慍 於 群 小 。」 小 人 成 群 , 斯 足 憂 矣 。 」
Back

(17) s. 老 子 ﹕ 第 五 十 七 章 ( SBBY 165 : 下 篇 : 12b )
Laozi-Text ( SBBY 165 : 下 篇 : 12b ) : 治 國 , 以 奇 用 兵 , 以 無 事 取 天 下 .
English Translation :

"Govern the state with correctness. Operate the army with surprise tactics. Administer the empire by engaging in no activity."Chan, Wing-tsit (197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p.166. Back

(18) s. 老 子 ﹕ 第 七 十 四 章 ( SBBY 165 : 下 篇 : 21b )
English Translation :

"The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death. Why, then, threaten them with death ?"Chan, Wing-tsit (197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p.173. Back

(19) 田 子 ﹕ 田 駢 , s. Note (3), and Knoblock, John (1988), Xunzi --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 vol.I, pp.212 - 227.
宋 子 ﹕ 宋 鈃 , s. 荀 子 ﹕ 非 十 二 子 (SBBY 162 : 3.7b - 3.17b), and Knoblock, John (1988), Xunzi --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 vol.I, pp.212 - 227.
彭 蒙 , s. Note (4) and 莊 子 ﹕ 天 下 第 三 十 三 (SBBY 166 : 10.18a - 10.18b) Back




Chinese text entered and annotated by Sven Herbers-Lee 01.09.1997
© Copyright 1997-2000 Sven Herbers-Lee



Homepage || Asian Studies Links || Korean Philosophers || Chinese texts on internet (Big 5)



Last updated : 19.07.2000

Since 31.08.1997
© Copyright 1997-2000
Sven Herbers-Lee

e-mail :Sven.K.Herbers-Lee@ruhr-uni-bochum.de

Xemacs Made with CSS! Valid HTML 4.0!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standards!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web standards!